产品分类
联系方式
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2023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6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AGFEP院长樊胜根教授将作为学术界代表参会。在会前预热环节,樊胜根教授在世界经济论坛网站对中国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未来趋势进行解读,提出采用系统方法应对营养挑战、促进食物生产可持续、引导消费变化、促进农业研发投资、重新确定公共政策的优先次序、调动私营部门的力量、寻找替代蛋白质等7大趋势。
采用系统方法应对营养挑战——中国亟需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食物系统转型
食物系统是中国在营养、粮食安全、生态可持续性、碳中和、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进步的必要基础。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人口肥胖、微量营养素缺乏、资源压力增加、环境风险加剧、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多发以及复杂国际形势和因之加剧的贸易风险。中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需要向更高效健康、坚韧包容、可持续的食物系统转型,以应对这些挑战。为了保持食物系统的可持续性,同时实现长期食物和营养安全,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学界、农商、农民、投资者和消费者),必须抓紧时间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系统转型。
促进食物生产可持续——必须改革中国乃至全球的食物系统
目前,中国高投入驱动的农业和粮食生产模式,是以环境为代价的。化学品滥用致使严重土壤污染及土地退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不利气候变化,已经开始对食物系统产生重大影响。考虑到当前体系对环境的影响,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建立环境足迹更小的可持续粮食供应链愈发迫在眉睫。应当深入探索再生农业、循环农业和气候智能型农业等新兴方案,以此建立长期机制防控农业非点源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使农业食物系统更加绿色;可使用的方法包括产权分配方案、省际生态补偿、碳信用和碳市场、绿色金融以及生态友好型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引导消费变化——可持续和健康的饮食可以抑制肥胖、减少疾病、削弱环境影响
人们历来对食品供应关注过度,对消费关注甚少。然而,消费,尤其是饮食习惯,与健康和环境密切相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可持续的健康饮食可以全方位提升个人健康和福祉,对环境影响小,且易获得、价格合理、安全、公平、遵从文化传统。中国肥胖问题日益突出;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的人口超过半数,其中肥胖人口超过16%。中国人精制谷物、油、红肉和高度加工食品的摄入过多,而全谷物、水果、蔬菜和海鲜的摄入不足。可持续和健康的饮食不仅可以减少肥胖人数,还可以减少慢性疾病和认知障碍,同时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对水和土地的过度使用。
促进农业研发投资——发展低碳技术需要更多投资
中国农业研发支出占农业GDP的比例,从2002年的0.14%上升到2018年的0.46%,其势头良好,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2%的平均水平。优先考虑投资研发,可以促进食物系统在生产率、营养、可持续性、韧性和包容性等方面取得成果。应当鼓励大力研发绿色和低碳农业突破性技术,有助于减少排放。针对智能肥料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等技术创新,特别是生物碳封存技术,应大幅增加投资。
重新确定公共政策的优先次序——应根据“大食物观”优化政策
应该重新定位农业政策,以便更好地促进营养、健康安全和绿色创新。2022年,中国政府强调了“大食物观”:确保粮食稳定供应的同时,需要开发资源,保证肉类、蔬菜、水果和海鲜的有效供应,实现供需平衡。全球粮食经济和政策研究院发布的研究表明,应根据“大食物观”优化公共政策。这意味着促进以营养为导向的粮食生产,使粮食的供应(来自土地、湖泊、海洋、草原、森林和现代科技)和消费多样化,并降低营养食品的价格,促进均衡饮食。通过增加对营养食品商的支持,促进农业科学和技术发展,同时减少粮食损失,政府提升民众健康的能力将得到加强。此外,应优先考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改善碳交易机制,激励各方更积极地参与减排。
调动私营部门的力量——可以建立营养驱动的粮食环境
私营部门对于提高健康食品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至关重要,还可以在支持弱势群体、妇女、儿童和小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拥有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农业私营部门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食品加工商、物流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食品服务供应商、餐馆所有者、厨师等。各利益相关方必须利用创新和技术来降低成本。正如大多数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私营部门尚有发挥潜力的空间。为了鼓励其进一步发展,应当鼓励私营农商进行更全面、更密集的研发投资。与此同时,政府机构可以与私营部门合作,制定基于市场的粮食政策和法规,推动建立营养驱动和环境友好的粮食环境。
寻找替代蛋白质——中国在开发植物蛋白市场方面拥有巨大潜力
蛋白质对人体至关重要;免疫系统几乎每个部分都会因缺乏蛋白质而受到影响。EAT-Lancet委员会的“行星健康饮食”主要由水果和蔬菜组成,其余主要由全谷物、植物蛋白、不饱和植物油、(可选)适量的动物蛋白等组成。然而,目前动物蛋白(如肉、奶、蛋)的生产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用植物性食物代替动物性蛋白质可以在满足营养需求和消费开支的要求的同时,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使用。中国未来食品(包括替代蛋白质)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传统饮食中,豆制品被称为“素肉”,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到2021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额已达到1230亿元,新型合成肉和富含蛋白质的植物性饮食也正在探索中。